首页 关于我们新闻资讯技术服务合作项目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棉花化控是丰收的关键,需注意哪些细节

棉花化控应用的技术难度并不大,主要还是认识问题。有人提出“化控要在旺长之前”,从口号上棉农能接受,但应用起来还有不小距离。做好棉花化控最难把握的,也是最关键的是掌握好用药量。
缩节胺化学调控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缩节胺化学调控能有效地缩短棉花铃期促早熟,控制主茎株高和果节长度。研究结果表明,缩节胺剂量越大,生育期缩短越多。打顶前化学调控量适中,棉花生长稳健,群体没有旺长趋势,棉花生育期差异不大。

缩节胺化学调控处理对蕾期影响不大,但对铃期有明显的影响,用量越大铃期越短。

2、对棉株主茎日增长量的影响。

未进行化学调控的棉株主茎日增长量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生长水平。缩节胺用量越大,显效期提前,药效期延长,对棉株的控制作用越明显,主茎日增长量越小。

3、对棉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化学调控处理后,棉株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比不喷的棉株要高。

棉花的化控难点当中的核心技术是如何根据棉花密度来确定棉花的株高及留果枝台数。
棉花密度大小和我们的种植习惯、土壤肥力、土壤质地、播种时间、积温条件、管理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关系。
棉花第一次化控,根据土壤质地不同选择是否需要化控(如盐碱地前期发苗慢,戈壁地整体受水控不吃缩节胺等),再确定化控量的多少。如正常壤土,每亩以喷施符合标准的缩节胺(含有效成分不低于97%、含杂质不高于1.5%)0.3~0.5克为宜,如天热地湿、棉株长势旺,可适当增加药量;如天旱地干、棉株长势一般,可以降至0.2克;如果棉株已出现旱象,不仅不能化控,还要考虑浇水。
一般在化控后的第三天,新出的嫩叶颜色变深,有光泽,叶面出现皱折,继而幼叶也出现皱折,叶片上举,棉花改变了株形,这就是第一次化控达到的理想效果。
当然,仅一次化控并不能解决问题,棉花生长最迅速的时期是花铃期,这一阶段要持续50天左右,这里牵扯到打顶前后的化控,必须全程化控才能保证成功。

如果前期控制不理想,需要在蕾期化控,最关键就是蕾期第一次化控的时机,如像刚才所说必须在盛蕾期化控且需重控中部3~5台果枝。仅一次化控并不能解决问题,棉花生长最迅速的时期是花铃期,这一阶段要持续50天左右,必须全程化控才能保证成功。
盛蕾期棉株高度在50-60厘米时必须要进行塑形控一次,塑形控目的是控制中下部果枝及油条枝,为后面棉花生长调整空间。第一次化控后约10天,棉花进入开花期,缩节胺的作用力日渐微小,而此时棉株已大,气温日渐升高,降雨的几率更大,这时即使棉株生长速度不快,也要接连进行第二次化控,药量可加大到每亩0.8~1.5克。
机采棉的化控要注重打顶后的封顶控,封顶控一般在打顶后7~10天,一次喷施10~15g,如果棉花旺长,需要在打顶后3~5天喷施3~5g,后面化控在15~20天进行第三次化控,缩节胺用量根据棉花的具体长势。
在棉花的田间管理中,对棉花生长进行化控时,缩节胺的使用要遵循一个“活”字。
如果第一次用药量偏小,或喷后降雨,控制作用很小,可再补喷一次;如因掌握不准,用药量偏大,或喷药后天气持续干旱,棉花生长受到抑制,可通过浇水施肥或喷施农小将硝钠萘乙酸缓解。
有人不理解缩节胺的增产作用,认为它不含棉花所需的营养物质,只起消极的抑制作用。其实,缩节胺的最可贵之处是能保持棉田通风透光,满足棉田对光、气的需要,离开了光和气,棉花就不能生存,何谈高产。缩节胺的增产秘密就是能提高棉田对光、气的利用率。所以,化控不仅是一项积极的增产技术,更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的技术。
农田作业贵在不误农时,因为时机一旦错过就不能弥补了。第一次化控虽不起决定作用,但运用好了,可给棉花一生的全程化控打下扎实的基础,变被动为主动。
在生产上常常看到,有些农户化控药打得不少,棉花依然棵高、枝长、叶大,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化控晚了。北方棉区第一次化控的最佳时期恰逢麦收阶段,要密切关注棉花长势,做到收麦、管棉两不误。
农户朋友们在棉花田间管理化控技术上要力争做到“主动化控”,心里要清楚的知道:化控没有固定的规程,要看天、看地、看苗灵活掌握,喷1次药,不是为了控制当时,而是要预见到10天内的棉花长势,从时间上要留出提前量,从当时棉花长势看,如果控也可,不控也可,就必须控;如果等到非控不可时,再控就来不及了,这就是主动化控和被动化控的区别。同时要明白棉花蕾期是塑造株型的关键时期,用药少,效果好,必须开始第1次化控;如果苗期长势太旺,第1次化控甚至还要提前。

京ICP备 13020178 号 工信部网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天秀路10号中国农大国际创业园 邮编:100093

北京金启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